哀莫大于心死
谚语:哀莫大于心死
拼音:āi mò dà yú xīn sǐ
哀莫大于心死的释义:
谚语“哀莫大于心死”源自古代哲学家庄子的《庄子·田子方》篇,其原句为“夫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”。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:
最深刻的悲哀不是肉体的死亡,而是精神、情感或者意志的枯竭与绝望,即人的内心失去了活力、热情、希望和追求,处于一种极度消极、麻木不仁的状态。
强调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或者说内心的信念、理想破灭,心灵陷入绝望和冷漠时,这种境况比起身体的死亡更为可悲,因为它意味着个体的内在生命力和情感世界的终结。
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遭遇严重挫折、失望或长期压抑后,心理上极度悲观消极,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和求生意志的现象。
总结来说,“哀莫大于心死”指的是最大的悲哀是心灵的死寂,而非生命的终结,强调了精神生活对于人生价值的重要性。